你的瀏覽器並未啟動Javascript,請啟動瀏覽器的JavaScript或是升級成可執行JavaScript的瀏覽器,以繼續使用PlayMusic音樂網 PlayMusic音樂網 - 節拍解放
會員登入
|
OR

主題音樂推薦 節拍解放
0
150

By 關栩溢

2016年5月13日 (一)


在搖滾樂中,鼓經常被用作建立固定的節奏,並如發電廠般為樂隊生產能量,以搭建一個穩定的平台讓主奏樂器一展身手。鼓手就像一個可靠且强大的後台,在大後方默默地支撐著前線的結他和主音。若我們把一堆傳統四拍四搖滾作品的鼓撃音軌抽出來單獨聆聽,不難發現當中的共通點:每一節的第一拍和第三拍是重音,第一拍落低音鼓 (Bass Drum),第三拍落小鼓(Snare),而Hi Hat則像路軌般為其他鼓點作導航, 從而做出如 呯-啪-呯-啪 般的節拍,並以此作為基礎,發展出其他patterns(如 呯-啪-呯-呯-啪 )。這些呯-啪-呯-啪 就如一個骨架 (backbone),讓主奏樂器在骨骼上鋪上血肉和表皮。
 
到了七十年代尾至八十年代,鼓的角色被一眾Post Punk / Gothic / New Romantic 樂手改變,使節拍得到徹底的解放。鼓手嘗試跳出傳統 罐頭式的呯-啪-呯-啪 思維,並與低音結他合作,在四拍四的基礎上設計出精緻有趣且較複雜的Pattern。在製作Pattern 時,Tom Tom 會廣泛地被採用,這些裝飾性甚高的Pattern 會在歌曲一段落甚至全首歌中不斷重複,如密鋪平面般鋪滿全曲 (可參考 Bauhaus的 〈Music in Plastic〉)。若呯-啪-呯-啪是支撐一首歌的骨骼和支架,這些Pattern就是一塊塊畫滿重複花飾的階磚,搶耳地走在前台,有時甚至要主奏樂器遷就他,使Keyboard 或結他變成薄薄的碎片 (參考 Joy Division 的 〈Artocity Exhibition〉) 或帶霧氣的Ambient 氛圍 (參考Japan的 〈Sons of Pioneers〉),以免搶去鼓的霸氣。樂器的角色似乎對調了,鼓手如野獸派畫家般把背景推到如前景般搶鏡,令畫面帶來一種使人透不過氣的壓迫感。而搖滾樂那從呯-啪-呯-啪所帶來的的流暢感和連貫感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欲行又止、閉塞窒礙的不爽感覺(參考Japan的〈The Art of Parties〉),以上種種對於鼓的角色的範式轉移,使這批七八十年代音樂充滿個性,也成了Post Punk 和 Gothic 音樂的一種簽名式風格。
 
歌單
〈Music in Plastic〉Bauhaus
 
〈Artocity Exhibition〉Joy Division

〈Sons of Pioneers〉Japan


〈Still Life in Mobile Homes〉Japan

〈So Unreal〉 The Creatures

〈Hair of the Dog〉Bauhaus

〈We Hunger〉Siouxsie and the Banshees 

〈Atmosphere〉 Joy Division

〈Zoo Music Girls〉The Birthday Party

〈Siamese Twins〉The Cure

 


『以上文章版權為本文作者所有,授權刊登於PlayMusic音樂社群網站』


會員留言討論

 


一共有0則留言
同一篇文章誰也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