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瀏覽器並未啟動Javascript,請啟動瀏覽器的JavaScript或是升級成可執行JavaScript的瀏覽器,以繼續使用PlayMusic音樂網 PlayMusic音樂網 - 批評前,先看看金曲獎的宿命(下):擁抱大眾還是菁英思考?
會員登入
|
OR

年度盛事 批評前,先看看金曲獎的宿命(下):擁抱大眾還是菁英思考?
0
440

By PlayMusic新聞小組

2014年7月18日 (四)

金曲宿命六:身為公家獎項,傳統/藝術/流行/學院的標準始終是個議題,若是民間獎項,愛怎麼鼓勵怎麼鼓勵,要多媚俗可多媚俗,但政府彷彿就得肩負起若干文化教育使命而不好全面擁抱通俗娛樂。

第三屆開始增設演奏類專輯和專輯製作人獎,第八屆起更將「非流行類」(往後改名傳統暨藝術類)納入,獎項暴增,初心為了面面俱到,長遠下來反而證明是怨聲載道。兩邊族群不能說老死不往來,但大致涇渭分明,硬要讓金曲如此宏大,反讓典禮超長或傳藝類獎項長期抱怨處理不公、淪於邊緣。所幸,拖到第二十屆分家了,今年,甚至傳藝類金曲獎不歸影音局主辦,被龍部長交付傳藝中心辦理了。

問題是:若干出版商,認為傳藝類金曲光環不夠,或者估量在流行類金曲獎更顯精緻、一枝獨秀,所以某些宗教、演奏、跨界、原住民語類專輯,實在應該去報傳藝金曲獎(如今年的「泰雅古謠傳唱」),卻出現在流行金曲獎入圍名單,造成評審兩難。

img1405649511.jpg


金曲宿命七:官辦獎項,語言與族群議題當然也成焦點,不只是音樂圈、也是政治圈的焦點。第三屆起作詞拆成國語和方言兩項,男女演唱人也拆出國語與方言共四項,第八屆(又是第八屆)將方言作詞取消,各語系歌詞併回一組評審至今。但真要講歌曲語言差異,主要顯現在歌詞上,讓不甚懂各種方言的評審去將國語詞和方言詞放在一個籃子裡比,殊不理想。

很多人批評金曲獎不以曲風而以語言劃分演唱人獎,本地主流歌曲是否皆能以曲風清楚劃分暫且不論,若台灣真的那麼糾葛於族群與母語問題,我有一大膽建議,不如仿效傳藝和流行的分家,只要出版量大到一個程度(總不能一年才出五至十張專輯,就用公帑辦一個音樂獎吧?),閩南語可單設閩南語金曲獎,客語和原住民語交回客委會、原民會自辦該母語金曲獎。這樣把資源分開,大家都不用吵。回歸分開辦理後能否引起社會關心、圈內團結,還是淪為自慰式給獎大拜拜,那就八仙過海各憑本事了。

金曲宿命八:金曲獎該是本地製作內容為中心(如金鐘獎一般)的金曲獎,還是如金馬獎一般報名資格擴及大華人圈的金曲獎?大興土木的第八屆,首設三個大陸地區獎項(卻一律從缺),從此煙消雲散,再也未聞開放之聲。近年又開始聽說為什麼(沒在台灣出版的)大陸歌手和作品不能直接參賽,這是個好問題卻也是大問題。如果你看了本系列上/中兩篇,當知原因。

金馬獎長年出現冷門的大陸片與港片,而被本土媒體和鄉民修理,金曲一旦開放給境外作品報名,若大量優秀作品湧入搶占名額,誰保證不會被本土派說成有限的獎金為何要拿來獎勵外人、而不保留給本土需要扶植的音樂人?今年才一個李健和李榮浩,就把某些人嚇壞了,大陸、港澳和全球華人的創作能量何止如此。

近年還有人提議的數位單曲問題,分析起來邏輯類似,是要採現行的報名制、一報名就得有評審照單全聽,還是改採「印象分數提名制」(還得解決由誰提名?),在網路上夠竄紅了才可與CD作品同台較勁,抑或又要分豬肉式思維,另設一個數位單曲金曲獎?留給比我聰明的朋友思考。

用三千多字拋磚引玉,希望年年放砲金曲獎的人,把批評的能量,轉移過來想想這些事。金曲獎要膨脹或縮小,要擁抱大眾還是菁英思考,我都無所謂;但不想看一個好好的音樂獎惹上太多不屬音樂的塵埃。

(全文完)

文:陳樂融      資料/照片/影片提供: 陳樂融/web4camguy/台視

(本文已獲得作者同意刊登於PlayMusic音樂網,請勿任意轉載)


『以上文章版權為本文作者所有,授權刊登於PlayMusic音樂社群網站』


會員留言討論

 


一共有0則留言
同一篇文章誰也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