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於五年前的【節奏先生】,
潘瑋柏的【狂愛】更像是一張為演唱會打造的專輯,
同時也展現出他動靜皆宜的聲音表現力。
刻意將「狂」與「愛」二字分開解讀,
把快歌與慢歌各自深化;
半快半慢的專輯架構雖顯保守,
卻也容易暴露歌手的短板,
而潘瑋柏在其中的切換自如,堪稱精彩。
或許是歷經長期現場演出的淬煉,
潘瑋柏在【狂愛】中的共鳴與氣息更顯流暢,
除了自身擅長的節奏把控外,
一些R&B唱段也比以往更加絲滑。
兩種曲風下皆有打榜熱歌的潛力,
呈現出一張典型而繽紛的華流作品。
專輯上半場以重拍快歌先聲奪人,
《耍》開宗明義勾起玩心,
簡單粗暴的副歌極適合現場煽動氣氛。
透過節目結識的Gali參與其中,
前奏的變音人聲設計與配器選擇,
皆帶有HBCU氣質,像是潘瑋柏對這類音樂文化的致敬。
《All The Way Up》則在編曲中注入血氣方剛的搖滾熱力,
刻意寫滿的歌詞,考驗著他的快嘴功力,
兩相結合,迸發出帥勁與狠勁。
到了《Feel Like Drake》更是火力全開,
Trap結合Twerk節奏,
藏於律動中的鋼琴音色,挑釁般地刺激聽眾耳朵。
作為專輯與演唱會標題曲,
《狂愛》氣勢略顯不足,
主歌與副歌的銜接也較為斷裂,
聽感稍欠連貫;但大量的復古元素,
與得宜的Auto-Tune運用,仍讓歌曲顯得獨特。
《Leaving without you》反而令人眼睛一亮,
EDM結合手鼓,構築出Bounce節奏,
營造出海島風情的度假氛圍,
在一連串聽感偏重的歌曲後,
讓聽眾的耳朵得以舒展。
《今夜不回家》以重複暈開的效果器漣漪,
佐以小調和弦,帶來不斷下墜的聽覺感受,
強拍的副歌築起鮮明記憶點,
刻意加重的唱句如子彈擊發,直指人心。
專輯下半場以抒情曲為主秀,
伊始便以經典R&B《悼念愛情》展開。
歌曲簡單直接,是典型的華語情歌配置,
但潘瑋柏似乎尚未從上半場的狀態中抽離,
偏上的共鳴與過度用力的咬字,
與伴奏的柔和感略顯不搭。
《還好很好》以退為進,
洗去多餘效果器,抽離複雜的鼓與節奏,
留下暖色系樂器,
賦予歌曲綿軟聽感,
似有意再造《忘記擁抱》的成功模式;
潘瑋柏也終於在此將聲音放軟。
隨後兩首中版情歌《Yes I Do》與《去,你的》,
如同聽覺甜點,輕快點綴於專輯中,
輕盈且充滿氣泡感的電子音效,
為作品適度增甜,
即便唱著《去,你的》,依然洋溢陽光與青春氣息。
壓軸之作《梅雨季》與《我們知道就好》,
分別邀來張震嶽與張簡君偉參與創作。
兩曲氛圍雖異,旋律皆流暢迷人,
《梅雨季》唱得灑脫,《我們知道就好》則唱得離情依依,
如同專輯彩蛋,在末尾巧妙抬升了【狂愛】的可聽性。
潘瑋柏的【狂愛】將快慢歌曲一刀切分,
看似偷懶,反而為兩類曲風爭取更多發揮空間。
加上他的歌迷受眾廣泛,
如此編排能照顧到不同偏好的聽眾,
同時展現其遊走於旋律與節奏之間的實力。
即便偶有用力過猛的瑕疵,
依然不減整體風采;
若發行實體專輯,或許以雙EP形式呈現,更能突顯此一概念。
『以上文章版權為本文作者所有,授權刊登於Play Music 音樂社群網站』
目前無紀錄..
